
雖然汽車技術日新月異,但汽車盲區一直保存。絕不誇張地說,某些車型視野之小,盲區之大,與潛水艇無異。不少車禍的爆發,如變線撞車,倒車時撞到小孩等,並非司機技術欠好,而是盲區太大,司機基礎看不見。爲減少盲區,汽車企業是費盡心思,但爲包管汽車整體剛性,某些盲區怎麽消也消除不掉,如A柱側前、C柱側後等。車企既然消除不了,那就車主自己用一些“人工”手段消除盲區。
一是上車前望一眼車後和車側,這能制止倒車時撞到小孩或小貓小狗。不知道各人考駕照時有無這樣的程序,路試時,要繞車一周,橫豎筆者是有。繞車一周,除檢查車況外,就是看看周圍有無障礙物躲在盲區裏。不管車後視鏡有多大,不管倒車雷達有幾多個,也不管倒車影像規模有多廣,都比不上上車前繞車一周。繞車一周,對于人高馬大的SUV尤爲重要,SUV的盲區遠大于轎車,並且SUV底盤較高、輪胎尺寸大,有時碾壓到物品時,還不自知。曾有這麽一則交通事故,一豪華SUV反複碾壓小孩,外人看起來是司機毫無人性,實則是司機分絕不覺。
二是將坐椅調理至合理的位置。不少人喜歡半躺式,認爲這樣舒服,但這樣的姿勢除碰撞時對膝蓋産生直接的沖擊外,還會大幅降低前方視野,基礎看不見過去方跑過的小孩,甚至成年人。正確做法是將坐姿擡高,能看到發動機蓋的前方邊沿,靠背呈合理的角度,不可太斜,但也不必太直。
三是調理後視鏡,尤其是兩側的後視鏡。正確位置是,後視鏡要能完全、清晰看到緊鄰的兩條車道,最好能看到部分第三條車道。先確定座位,再調理後視鏡。選車時,也可以盡量選擇後視鏡大的車型,這確實對減少盲區有直接資助。不過,切記,再大的後視鏡都無法消除盲區。行駛中,車輛側後,經常“躲”著一輛車,在你變線時,沖出來嚇你一跳。穩妥的做法是:變線前打信號燈,閃爍幾下,多望幾眼後視鏡,確定沒有車輛後,再快速變線。需要連續變兩條車道以上時,降低車速,必須看後視鏡的同時,還應將頭側已往看後方來車。
四是行駛歷程中,每隔10~15秒便用余光掃一下兩側後視鏡,時刻留意是否有車輛躲在自己的盲區裏。雖然,也時刻提醒自己,不要將車開在他人的盲區內。自己想步伐看到別人的同時,也要讓別人看到自己。外洋許多車輛白天也開著大燈,目的就是爲了讓其他車看到自己。
千萬要記著,科技不是萬能,許多時候,科技反而是幫倒忙。以倒車雷達爲例,這一配置大部分新車都配有,但倒車刮蹭事故仍天天上演,許多司機倒車撞了以後,還很驚訝地說,爲何雷達沒報警?原因很簡單,障礙物處于雷達的盲區裏。
http://www.harsons.cn/
?